业务板块

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区别及联系

资产运营       2025-03-10       
       返回列表

随着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2025年乡村建设项目入库储备、国家发改委城市更新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两重”“两新”项目范围扩大及部分省份重大项目储备谋划等政策文件的发布,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银行资金,已成为构建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形成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资金拼盘。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2025年各地全面落实省政府“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要求,紧跟政策主攻项目,抓牢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谋划申报,紧盯“两重”“两新”等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持续加强项目谋划、做实项目前期、全力以赴抢机遇、抢时间、抢进度,确保实现“开门红”。以下是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三大资金的区别和联系对比表:

1.png

一、三者区说明别:

专项债:强调“项目收益自平衡”,市场化属性较强,但依赖地方财政信用。

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应急性”和“战略性”,如2007年特别国债(外汇注资)、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等。

中央预算内资金:直接体现中央政策导向,重点支持“市场失灵”领域(如扶贫、基础科研)。

二、三者联系与协同:

共同目标:三者均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服务于稳增长、补短板、促发展等经济战略。

资金协同:重大项目可能组合使用(如中央预算内资金提供资本金,专项债或特别国债配套融资)。

政策互补:

①专项债侧重地方项目市场化融资;

②超长期特别国债应对国家长期战略或经济周期压力;

③中央预算内资金体现财政无偿支持的公益性。

财政纪律:均需纳入政府债务或预算管理体系,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可以同时申请专项债和超长期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的项目谋划方向:

1. 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

支持方向:包括市政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

政策依据:专项债和超长期国债均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申报要点:项目需具备一定的收益性,能够通过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覆盖还本付息。

2.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支持方向:包括水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

政策依据: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均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专项债也可用于相关领域。

申报要点:项目需符合国家生态环保政策,具备明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

支持方向: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物流园区、冷链物流等。

政策依据:专项债和超长期国债均支持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也可用于相关领域。

申报要点:项目需纳入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划,具备明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安全相关项目

支持方向: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农业水利设施等。

政策依据: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均支持粮食安全相关项目,专项债也可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申报要点:项目需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备明确的农业增产和粮食安全保障效益。

5. 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

支持方向: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

政策依据: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均支持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也可用于相关领域。

申报要点:项目需符合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具备明确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

6. 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支持方向: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政策依据: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均支持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超长期国债也可用于相关领域。

申报要点:项目需符合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具备明确的社会效益。

7. 能源安全相关项目

支持方向:包括新能源项目(如风电、光伏)、能源储备设施、电网升级改造等。

政策依据: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均支持能源安全相关项目,专项债也可用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申报要点:项目需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具备明确的能源供应保障效益。

8.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项目

支持方向:包括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保障体系,以及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

政策依据: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均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项目,专项债也可用于相关领域。

申报要点:项目需符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备明确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效益。

9. 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支持方向:包括制造业、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政策依据: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均支持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专项债也可用于相关领域。

申报要点: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升级政策,具备明确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

10. 地下管网维修、更新和升级改造

支持方向:包括城市地下隐患管线的维修、更新和升级改造。

政策依据:超长期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均支持地下管网维修、更新和升级改造项目,专项债也可用于相关领域。

申报要点:项目需符合城市安全运行要求,具备明确的公共安全效益。

四、如何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成功申请的命中率:

1.中央预算内投资:

①确保项目符合专项规划:中央预算内投资紧密围绕国家五年规划和专项规划。申报项目时,应首先对接相关规划文件,确保项目内容与规划任务一致,尤其在交通、环保、医疗、教育等领域。

②关注“补短板”领域:项目优先支持欠发达地区、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领域。在申报时,应突出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尤其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型项目。

③合理匹配配套资金:申报时需明确地方政府或其他社会资本的配套资金安排,并确保其可行性和落实情况。缺乏配套资金的项目往往难以通过审批。

④完善基础材料与审批流程:项目申报材料需符合发改委或主管部门要求,包括立项批复、用地手续、环评报告等文件。申报流程通常较为严谨,需逐级申报并审核,因此要为每个环节预留足够时间。

2.专项债券:

①项目收益性和偿债能力:专项债券强调“借用还”的闭环管理机制。申报时需提供详尽的收益测算报告和偿债能力评估,明确债务资金来源、收入模式和还款方案。

②严格合规性:项目需符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对专项债券的管理规定,特别是债务规模、项目领域和收益逻辑的合规性要求。涉及违规用途(如补充一般财政支出)将被严控。

③强化地方政府与企业协作:地方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但申报成功往往需要与社会资本和相关企业密切协作。企业参与可为项目增信,并确保项目收益目标的实现。

④前期手续完备:专项债项目需要较高的前期准备度,申报时需完成项目可研、规划选址、环评、土地等基础手续,确保开工无障碍。

3.超长期特别国债:

①紧扣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项目必须与国家重大战略(如“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紧密对接,符合中央优先支持的重点领域。要充分研究相关政策文件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确保申报项目切合政策目标。

②突出重大性和全局性:项目需在行业或区域发展中具有带动性或全局性影响,能够显著改善基础设施短板或推动高质量发展,避免小规模、分散性或局部性项目。

③高水平前期准备:项目需提供完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和风险评估,尤其是社会效益评估和经济拉动效应分析,确保项目具备快速实施条件。

④与地方政府协调联动:虽然资金由中央掌握,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需与地方主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确保项目符合区域发展规划。


© 2023 鄂州市工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